新型分子标记——SRAP与TRAP及其应用

被引:148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黄浩
朱献文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
关键词
SRAP; TRAP; 分子标记;
D O I
10.16288/j.yczz.2004.05.039
中图分类号
Q75 [分子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SRAP与TRAP是最近发展的新型分子标记系统,具有简单、高效、高共显性、重复性、易测序等优点,尤其是可检测基因的可译框(ORFs)区域。本文对分别在芸薹属作物与向日葵中开发的SRAP、TRAP标记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分析程序进行介绍。引物设计是SRAP与TRAP分析的关键,目前已开发出多个SRAP正、反向引物;与SRAP标记技术无须任何序列信息不同,TRAP技术需要基于已知cDNA或EST序列信息设计固定引物才可进行PCR扩增;二者PCR条件采用复性变温法,前5个循环复性温度为35℃,后30~35个循环为50℃;扩增产物可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同位素或银染、EB检测。目前这两种标记系统已开始在多种作物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遗传图谱构建(包括转录图谱)、重要性状标记乃至基因分离克隆等方面成功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77 / 7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新型标记SRAP在棉花F2分离群体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林忠旭
    张献龙
    聂以春
    [J]. 遗传学报, 2004, (06) : 622 - 626
  • [2] 运用近等基因系(NIL)、AFLP、RFLP和SCAR标记对玉米S组育性恢复基因(Rf3)的研究
    王泽立
    王鲁昕
    戴景瑞
    王斌
    李新征
    [J]. 遗传学报, 2001, (05) : 465 - 470+488
  • [3] 作物DNA标记辅助育种[M]. 科学出版社 , 方宣钧等编著, 2001
  • [4] Inheritance and fine mapping of fertility-restoration for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Gossypium hirsutum L. Liu L, Guo W, Zhu X, Zhang T.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