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E-托邦”:社会认同的新认知

被引:2
作者
杨启飞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媒介融合; E-托邦; 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传统乌托邦基础而提出的"E-托邦"概念,契合了"E-时代"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E-托邦"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效果显著化等传播特征,其隐蔽性、匿名性,一方面促进了个体认同、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的产生,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危机,引发了群体极化、民族、民粹主义现象。以人为本,发挥政府和媒介的作用,为"E-托邦"注入更多沟通与交流的元素,能够打破"E-托邦"现有困境,有效缓解认同危机,实现新的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传媒在华夏文明价值观传承中的功能与责任 [J].
毛慧敏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4) :182-184
[2]  
我们是谁.[M].(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
[3]  
伊托邦.[M].(美)威廉·J.米切尔(WilliamJ.Mitchell)著;吴启迪;乔非;俞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