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差异蛋白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王晓楠 [1 ]
付连双 [1 ,2 ]
李卓夫 [1 ]
李文滨 [1 ,3 ]
孙艳丽 [1 ]
刘灿 [1 ]
王金伟 [1 ]
陈禹兴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3] 国家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冬小麦; 低温; 地下茎; 差异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寒机理,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根据连续三年的冬小麦低温驯化及越冬期的气温资料,当小麦长至6叶期时,设定不同温度处理,分析不同温度下植株地下茎处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降温处理`中小麦植株地下茎处共有17个蛋白点发生显著变化。在这4次降温过程中重复出现的8蛋白点分别参与26 S蛋白水解途径、呼吸代谢、三羧酸循环、叶绿素合成,其中有一个位点是抗性蛋白。通过这8个蛋白点在不同温度下表达量的变化及蛋白点的功能对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抗寒性做了初步的推测。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An SOD mimic protects NADP<sup>+</sup>-dependent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against oxidative inactivation.[J].Ines Batinic-Haberle;Ludmil T. Benov.Free Radical Research.2008, 7
[2]   The RpoS-mediated regulation of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gene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J].
Jung, IL ;
Kim, SK ;
Kim, IG .
CURRENT MICROBIOLOGY, 2006, 52 (01) :21-26
[3]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ytoskeleton proteins in hippocampus from patients with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J].
Yang, J. W. ;
Czech, T. ;
Felizardo, M. ;
Baumgartner, C. ;
Lubec, G. .
AMINO ACIDS, 2006, 30 (04) :477-493
[4]  
冬小麦品种越冬性改良理论与实践.[M].万富世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基础生物化学.[M].[美]D·沃伊特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3,
[6]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秋季冬小麦异常旺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J].
王位泰 ;
张天峰 ;
马鹏里 ;
蒲金涌 ;
吕峰平 ;
黄斌 .
生态学杂志, 2008, (09) :1492-1497
[7]   NaHCO3胁迫下星星草根特异表达蛋白初步鉴定 [J].
杨春雪 ;
罗秋香 ;
卓丽环 ;
柳参奎 .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04) :669-674
[8]   植物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研究进展 [J].
黄海杰 ;
陈雄庭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07) :127-132
[9]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J].
秦大河 ;
罗勇 ;
陈振林 ;
任贾文 ;
沈永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6) :311-314
[10]   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与功能 [J].
朱国萍 ;
黄恩启 ;
赵旵军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6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