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

被引:113
作者
廖美珍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关键词
目的原则; 目的分析; 目的关系; 言语行为; 话语分析;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05.03.001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根据大量的语料调查和观察,本文把哲学上的目的性原则应用于言语行为分析和研究,提出解释言语行为和言语活动的语用新原则———“目的原则”,并且探索出一套用于语用分析的目的分析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用于法庭互动话语的分析。作者认为,由于目的原则的普遍性,所以目的原则下的目的分析模式也适用于其他机构话语和日常会话的分析。本文分上下两篇,本篇专论“目的原则”、目的原则与意义、目的关系及其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 [J].
胡范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87-93+125
[2]   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 [J].
廖美珍 .
外语学刊, 2004, (05) :43-52
[3]  
交往行为理论.[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廖美珍著;.法律出版社.2003,
[5]  
意义哲学纲要.[M].刘安刚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  
语言哲学.[M].(美)A.P.马蒂尼奇(A.P.Martinich)编;牟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7]  
巴赫金全集.[M].(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晓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  
语言与哲学.[M].徐友渔等[著];.三联书店.1996,
[9]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M].涂纪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