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法的西风东渐与本土发展探析

被引:4
作者
展江 [1 ]
雷丽莉 [2 ]
机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2]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关键词
隐私权法; 媒体; 个人自由; 人格尊严; “晕影理论”;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3.06.015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50302 ;
摘要
尊重隐私是人类的普遍需求,对隐私进行法律保护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但各国立法和司法对隐私的界定和保护的范围都有不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原本就脆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的可能性有增无减。而隐私权与知情权、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历来一直是讨论隐私绕不开的话题。本文阐述了隐私权的产生背景、欧美及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隐私权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以及新媒体时代给隐私权保护带来的新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人格权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6
[2]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群众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4
[3]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张莉, 2007
[4]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陈华明, 2010
[5]  
网络隐私权利保护之国际私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崔华强, 2012
[6]  
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J]. 梁慧星,廖新仲.  民司法. 2003 (04)
[7]   偷拍偷录问题的法律研究 [J].
徐迅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7, (12) :22-27
[8]   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 [J].
杨立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5) :27-32
[9]   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 [J].
马特 .
北方法学, 2007, (04) :136-142
[10]   比较法视野下人格权的发展——以美国隐私权为例 [J].
高圣平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