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浙江仙居县永安溪为例

被引:16
作者
孙华
李云梅
王秀珍
倪绍祥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市宁海路号,,南京市宁海路号,,杭州市凯旋路号,,南京市宁海路号,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评价;
D O I
10.13203/j.whugis2003.02.010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通过对浙江省东部仙居县永安溪流域选取位于上、中、下游地段的 3个乡镇 ,分别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主要是对各类斑块的面积、分维数、伸长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等计算 ,发现从上游到下游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如耕地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而乔木林地所占比例则相应降低。此外 ,人工干扰形成的耕地、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 ,表明居民的聚居程度逐渐增强。土地垦殖和耕作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在 3个乡镇中 ,人工景观如耕地、园地、居民点的最小距离指数均小于人工干扰较少的景观 (乔木林地、未利用地等 )。在 3个乡镇中分别选取居民点面积最大的 3个斑块 ,并以这 3个斑块为中心 ,分别建立了距离为 1 0 0 0m和 2 0 0 0m的缓冲区 (缓冲区A和B) ,均发现在中游地段的破碎度最大 ,下游次之 ,上游最小。除缓冲区A外 ,在缓冲区B和乡镇范围内 ,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 ,多样性指数增大 ,优势度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学机制 [J].
刘学录 ;
任继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979-984
[2]   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破碎度的影响 [J].
何念鹏 ;
周道玮 ;
吴泠 ;
张玉芬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897-899
[3]   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模式 [J].
张荣群 ;
林培 .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02) :22-25
[4]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
[5]   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5, (02) :113-120
[6]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傅伯杰等编著, 2001
[7]  
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及其应用[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房佩君主编, 2000
[8]   SOME GENERAL-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 [J].
FORMAN, RTT .
LANDSCAPE ECOLOGY, 1995, 10 (03) :1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