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at台风(0709)登陆过程中眼放大现象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英 [1 ]
钱传海 [2 ]
陈联寿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登陆; 台风眼; 放大; 湿度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台风登陆过程中常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引起其强度、路径以及风雨分布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登陆台风灾害十分复杂。0709号台风Sepat在穿过台湾岛时结构变化明显,出现了台风眼放大现象。基于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FY-Ⅱ卫星半小时一次的遥感资料、台湾雷达逐时合成回波图像以及NCEP每日4次1°×1°格距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Sepat登陆过程中的眼放大现象。结果表明:(1)Sepat登陆台湾后眼墙塌陷、眼消失,但随后在从台湾海峡移向大陆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台风眼并伴有眼放大现象,眼直径扩展至约600 km;(2)这种眼放大现象,实际上是台风内核区对流云团分裂扩散过程中与外围螺旋云带一起重新发展出的环状结构。台风眼的扩大与眼区下垫面温度降低、低层大气不稳定度减弱、径向外流加强、下沉运动区范围扩大等因素有关;(3)在台风外围,环境干空气侵入台风环流并在其西部形成了弧状湿度锋。锋区既促进对流运动发展,也阻碍了台风眼区云团进一步向外扩散,使对流云团在锋区附近排列成半圆弧状云带,并在台风气旋性环流组织下与台风东部的螺旋云带一起形成了环状眼墙;(4)台风的减弱消亡与其眼区放大现象密切相关。台风眼放大过程中,由于眼内干空气下沉范围加大、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减弱,不利于暖心结构维持,台风强度亦随之衰减。同时,其增强的径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能量向台风内核区输入,促使台风内核对流运动的减弱和消亡。
引用
收藏
页码:799 / 8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台风圣帕的空心现象分析 [J].
张长安 ;
郑秀专 ;
潘娅婷 .
气象, 2008, (04) :48-52+137
[2]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 [J].
徐亚梅 .
气象学报, 2007, (06) :877-887
[3]   台风内部的中尺度波动与多边形眼墙的形成 [J].
康建伟 ;
陆汉城 ;
钟科 ;
张少波 ;
韩文博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21-26
[4]   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 [J].
陆汉城 ;
钟科 ;
张大林 .
大气科学, 2002, (01) :83-90
[5]   1996年第8号台风中尺度结构的数值研究 [J].
王鹏云 ;
刘春涛 .
气象学报, 1998, (03) :41-56
[6]   试论台风的“空心”现象 [J].
陈瑞闪 .
海洋预报, 1987, (01) :68-72
[7]   同心双眼台风结构和强度的初步分析 [J].
陈善敏 .
大气科学 , 1986, (02) :183-188
[8]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 科学出版社 , 陈联寿, 1979
[9]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yewall Evolution in a Landfalling Typhoon [J].
Wu, Chun-Chieh ;
Cheng, Hsiu-Ju ;
Wang, Yuqing ;
Chou, Kun-Hsuan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09, 137 (01) :21-40
[10]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ropical cyclon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changes – a review[J] . Y. Wang,C.-C. Wu.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