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涛动区500 hPa高度场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北区降水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刘宗秀
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
唐晓玲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
[2]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北京
[4] 长春
关键词
北太平洋涛动; 降水; 中国东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 1 960~ 2 0 0 0年 5 0 0hPa高度场 1 0°× 5°经纬度月平均资料 ,采用EOF、SVD方法 ,分析了北太平洋涛动区 ( 2 5°~ 70°N ,1 40°E~ 1 5 0°W ) 5 0 0hPa高度场季节变化特征和中国东北区 80个测站降水场相关。结果表明 :( 1 )北太平洋涛动区 5 0 0hPa高度场冬季EOF第 1载荷向量场呈由北向南的“ - ,+”波列分布 ,这种北南分布相反型 ,占总体方差贡献的 40 % ,可以表现为北低南高 ,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 (NPO)的正位相阶段 ,反映了40年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上空以东亚大槽为定常波的大气环流基本模态 ,亦是NPO呈正位相阶段的主要成因 ,反之 ,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 (NPO)的负位相阶段 ,第 2载荷向量场呈整体“ +”值分布 ,占方差贡献 2 8% ,该模态则表现为东亚大槽被长波脊替代的与气候基本模态呈相反分布的异常环流型 ;夏季第 1载荷向量场基本模态则为全区的正值分布 ,占总体方差贡献的 30 % ,第 3载荷向量呈北“ +”南“ -”的分布 ,占方差贡献的 1 3% ,表明夏季 5 0 0hPa高度场NPO不是主要模态 ;春秋两季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NPO模态 ;( 2 )北太平洋涛动区 5 0 0hPa高度冬季平均场与东北区夏季降水场呈由北向南的“ + ,-”相关波列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α >0 .0 1 ) ,第 1对SVD奇异向量占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时期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宗秀 ;
廉 毅 ;
高枞亭 ;
孙 力 ;
沈柏竹 .
大气科学, 2002, (03) :361-372
[2]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的演变与20世纪60年代的气候突变 [J].
李崇银 ;
李桂龙 .
科学通报, 1999, (16) :1765-1769
[3]   SVD方法在气象场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 [J].
丁裕国,江志红 .
气象学报, 1996, (03) :365-372
[4]   转动主分量分析在天气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J].
黄嘉佑 .
气象, 1988, (09) :47-51+37
[5]  
气候动力学引论[M]. 气象出版社 , 李崇银编著, 1995
[6]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Rogers JC.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