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大容量余热锅炉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33
作者:

崔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建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贡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模型;
算法;
仿真;
动态特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6.19.019
中图分类号:
TK229 [各种类型锅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开发了非补燃型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根据余热锅炉的工作机理和特性,以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其内部蒸发器系统和单相介质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算法,并结合其它相关模块算法(如流网、容积算法等),利用华北电力大学STAR-90仿真系统开发平台,建立了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非补燃型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实时仿真模型。仿真试验表明所开发的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较高的静态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可为联合循环机组仿真系统的开发及大型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波动的不确定性成分研究
[J].
余南华
;
刘永文
;
张会生
;
马文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7)
:18-2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永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会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马文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余热锅炉汽水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
[J].
毛晓飞
;
任挺进
.
电站系统工程,
2004, (06)
:17-20

毛晓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J].
高建强
;
马良玉
;
王兵树
;
宋之平
;
杜朝波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11)
:243-247

高建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马良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王兵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宋之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杜朝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4]
联合循环中的余热锅炉
[J].
冯志兵
;
崔平
.
燃气轮机技术,
2003, (03)
:26-33+12

冯志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崔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5]
余热锅炉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
[J].
裘浔隽
;
杨瑜文
;
林中达
.
动力工程,
2002, (06)
:2078-2083+2033

裘浔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

杨瑜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

林中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
[6]
基于遗传算法的燃煤锅炉热效率优化
[J].
周昊
;
朱洪波
;
曾庭华
;
廖宏楷
;
岑可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07)
:125-128

周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朱洪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曾庭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廖宏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岑可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
[J].
段立强
;
林汝谋
;
蔡睿贤
;
金红光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02)
:27-3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汝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基于神经网络和过程机理特性的锅炉蒸发系统仿真
[J].
王广军
;
何祖威
;
陈红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11)
:66-69

王广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何祖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陈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9]
论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中双压再热式余热锅炉的特性与汽轮机特性的优化匹配问题
[J].
焦树建
.
燃气轮机技术,
2001, (02)
:14-23

焦树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北京
[10]
三压再热汽水系统IGCC的数学模型
[J].
吕泽华
;
赵士杭
;
尚学伟
;
曹仁风
;
夏燕萍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68-7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