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83
作者
罗晓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优势运移通道; 流体势; 非均匀性; 流体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尽管目前对油气运聚的研究相对薄弱,但通过综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能从动力学角度获得对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深刻认识。油气在地下的运聚过程取决于运移动力与通道阻力间的相互关系。地层渗流空间的非均匀性是绝对的,在某一尺度空间认为是均匀的孔隙分布,在较低尺度上却表现为非均匀分布,反之亦然。因而,油气在地下的运移一般是沿阻力最小的优势通道进行的。在流体势中只考虑运移的动力并采用适合描述非均匀多相流动的方法,可以在油气运聚研究中把相关的输导层、裂隙通道、盖层等统一看待,油气运聚散过程在动力学上也有望统一。定量的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油气运聚散过程发生的机理和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及其成因机制 [J].
解习农 ;
李思田 ;
胡祥云 ;
董伟良 ;
张敏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3) :247-256
[2]   断裂开启与地层中温压瞬态变化的数学模拟 [J].
罗晓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3-8
[3]   轻烃扩散系数的研究及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 [J].
郝石生 ;
黄志龙 ;
高耀斌 .
石油学报, 1991, (03) :17-24
[4]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龚再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6]  
分形.[M].汪富泉;李后强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7]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8]  
石油地质学进展.[M].赵重远主编;.地质出版社.1988,
[9]  
石油地质学.[M].潘钟祥 主编.地质出版社.1986,
[10]  
中国石油地质学.[M].王尚文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