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及其创新——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遭遇与在中国的勃兴

被引:1
作者
姚宏志 [1 ]
苏海舟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 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
关键词
比较视域; 马克思主义; 本土化; 创新;
D O I
10.14182/j.cnki.j.anu.2010.06.002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比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遭遇和在中国勃兴的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民族国家的迥异命运,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现程度以及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意识形态的终结.[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  
李大钊全集.[M].《李大钊全集》编委会编;李大钊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M].帅能应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  
列宁全集.[M].列 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8,
[6]  
列宁全集.[M].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7,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