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积温演变

被引:22
作者
王毅荣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黄土高原; 积温; 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揭示黄土高原积温区域变化特征,采用EOFS、小波分析和分形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在近45 a的年正负积温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正负积温变化的区域一致性程度较高;负积温存在以3-4 a为主的年际振荡,正积温存在以2-4 a为主的年际振荡;负积温在1982年左右发生突变,年总量呈明显减少,3 a周期加强;正积温在1985/1986年突变后呈明显增加趋势,2 a周期消逝,4 a周期衰减,3 a周期突出.积温大振幅区集中在黄土高原腹地,变化信息由高原中部向周边传播;负积温分维数大于正积温,负积温变化全程复杂于正积温,这可能与冬夏季大气环流活跃程度和冷暖空气在近地面运动受大地形影响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旱涝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 [J].
王毅荣 .
干旱区地理, 2005, (02) :161-166
[2]   我国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及初步解释 [J].
刘小宁 ;
李庆祥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3) :299-308
[3]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J].
符淙斌 ;
董文杰 ;
温刚 ;
叶笃正 .
气象学报, 2003, (02) :245-250
[4]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J].
汤懋苍 ;
高晓清 ;
朱德琴 .
冰川冻土, 2003, (02) :170-173
[5]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J].
李栋梁 ;
魏丽 ;
蔡英 ;
张存杰 ;
冯建英 ;
杨青 ;
袁玉江 ;
董安祥 .
冰川冻土, 2003, (02) :135-142
[6]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J].
宋连春 ;
张存杰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3-148
[7]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8]   一个新的千年暖期可能已经来临 [J].
汤懋苍 ;
柳艳香 ;
冯松 .
高原气象, 2002, (02) :128-131
[9]   大气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
黄荣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5) :643-657
[10]   四川旱涝时间分布的变维分形特征 [J].
李祚泳 ;
彭荔红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