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寒区北移冬油菜生长发育特性

被引:66
作者
孙万仓 [1 ]
武军艳 [1 ]
方彦 [2 ]
刘秦 [3 ]
杨仁义 [4 ]
马维国 [5 ]
李学才 [1 ]
张俊杰 [1 ]
张鹏飞 [1 ]
曹建明 [1 ]
孙佳 [1 ]
机构
[1]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2] 甘肃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甘肃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4]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 甘肃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冬油菜北移; 生长发育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原种植区(天水)与北移种植区(张掖等)的主要气候因子、越冬率、生育时期及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北移后越冬率由原种植区的93.0%100.0%降为40.0%95.0%;生育期由280~284 d延至287~289 d,其冬前与冬后生长期缩短,而越冬期延长1倍左右,即140 d左右,整个生长期呈"短-长-短"的特点,即营养生长有效期缩短及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的过渡期均缩短;株高与分枝部位降低,分枝数减少,单株角果数减少,但千粒重、角粒数等相对增加。冬油菜北移后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抗寒性弱的早熟品种天油8号由原种植区的2 518.8 kg hm-2降为1 666.5 kg hm-2,减产34.0%,而抗寒性强的晚熟品种陇油6号等由原种植区的741 kg hm-2增加到3 333 kg hm-2,增幅349.5%。由于生长在相对恶劣的气候生态条件下,越冬期漫长而极端低温低,北移冬油菜栽培品种必须具备优异的抗寒性,同时采用合理播期和密度,保证冬前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量,以确保安全越冬。
引用
收藏
页码:2124 / 21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J].
孙万仓 ;
马卫国 ;
雷建民 ;
刘秦 ;
杨仁义 ;
武军艳 ;
王学芳 ;
叶剑 ;
曾军 ;
张亚宏 ;
康艳丽 ;
郭秀娟 ;
魏文惠 ;
杨杰 ;
蒲媛媛 ;
曾潮武 ;
刘红霞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16-2726
[2]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 [J].
孙万仓 ;
武军艳 ;
曾军 ;
朱慧霞 ;
刘雅丽 ;
张亚宏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S1) :151-155
[3]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J].
朱惠霞 ;
孙万仓 ;
邓斌 ;
燕妮 ;
武军艳 ;
范惠玲 ;
叶剑 ;
曾军 ;
刘雅丽 ;
张亚宏 .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04) :34-38
[4]   覆盖处理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 [J].
孙万仓 ;
牛俊义 ;
滕文惠 ;
张金文 ;
盖玥 ;
雷建眀 ;
范惠玲 ;
王鹤龄 ;
叶俭 ;
曾军 ;
张亚宏 ;
刘亚莉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03) :315-318
[5]   降温处理对白菜型油菜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盖玥 ;
牛俊义 ;
孙万仓 ;
王鹤龄 ;
朱田田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82-185
[6]   北移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
高志强 ;
苗果园 ;
张国红 ;
梁肖青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1) :31-36
[7]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J].
秦大河 ;
丁一汇 ;
王绍武 ;
王苏民 ;
董光荣 ;
林而达 ;
刘春蓁 ;
佘之祥 ;
孙惠南 ;
王守荣 ;
伍光和 .
地学前缘, 2002, (02) :321-328
[8]   渭北旱原甘蓝型油菜北移的实践与认识 [J].
王拴全,刘冬梅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4, (03)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