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协调变形下深部岩体破坏的非欧模型

被引:18
作者
周小平 [1 ,2 ,3 ]
钱七虎 [1 ,4 ,5 ]
机构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5] 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自平衡应力; 分区破裂化现象; 非欧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将岩体看成不含原生宏观裂隙而仅含原生微裂纹的颗粒材料。在开挖卸荷过程中,原生微裂纹启裂、扩展并穿过岩石基质,产生次生裂纹。此时,岩体出现非连续和非协调变形,经典的弹塑性力学理论不再适用于研究岩体的非连续和非协调变形情况。基于自由能密度、平衡方程和变形非协调条件,提出一种新的非欧模型,确定微裂纹半长度和密度对标量曲率和自平衡应力的影响,获得深部圆形洞室围岩应力场,它包括弹性应力和自平衡应力。由于自平衡应力的影响,当微裂纹的密度和半长度较大时,深部圆形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具有明显的振荡特性。但是,当微裂纹的密度和半长度较小时,深部圆形洞室围岩的应力场振荡特性不明显。对于位于波峰附近的微裂纹,其尖端的应力集中将导致次生裂纹的失稳扩展、连接、合并成宏观裂隙,形成破裂区;而对于位于波谷附近的微裂纹,其尖端应力集中不足以导致次生裂纹发生失稳扩展,因此出现非破裂区。深部圆形洞室围岩应力场交替出现波峰和波谷现象导致破裂区和非破裂区的交替出现,即分区破裂化现象。通过数值模拟,详细研究微裂纹半长度和密度对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Non–Euclidean Model of the Zonal Disintegration of Rocks around an Underground Working [J].
M. A. Guzev ;
A. A. Paroshin .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Technical Physics, 2001, 42 (1) :131-139
[2]  
Zonal disintegration mechanism ofcross-anisotropic rock masses around a deep circular tunnel. ZHOU X P,CHEN G,QIAN Q H.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