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与新东亚模式比较

被引:15
作者
王文龙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后新自由主义; 后东亚模式; 新东亚模式; 依附性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52 [新自由主义];
学科分类号
020104 ;
摘要
虽然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分别受到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推崇,韩国、中国台湾的新东亚模式由于政治转型的阵痛而备受冷落,然而,与后新自由主义导致的经济依附性发展不断加深、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后东亚模式导致的政府失灵加剧和权钱交易普遍化相比,新东亚模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后发展中国家发展环境的改变,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战略转型,依靠民主宪政和有限贸易保护政策来制约政府失灵和减少市场失灵,后发展中国家才能够避免经济的过度的依附性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企业国际经贸“后发劣势”的转化与科学发展 [J].
邹明波 .
轻工机械, 2005, (02) :136-139
[2]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J].
何国勇 ;
徐长生 .
经济学家, 2004, (05) :16-22
[3]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一些看法 [J].
宋鸽 .
金融纵横, 2004, (05) :21-24
[4]   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系统效应 [J].
晔枫 .
学术月刊, 2004, (02) :45-50
[6]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J].
简新华 ;
许辉 .
经济学家, 2002, (06) :30-36
[7]  
新发展经济学[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张培刚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