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硐室锚注围岩的变形分析

被引:8
作者
胡毅夫
董燕军
机构
[1]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岩土工程; 位移观测; 时间效应; 地下硐室; 破碎岩石; 锚固; 注浆;
D O I
10.16285/j.rsm.2004.11.030
中图分类号
TD354 [峒室支护];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地下硐室工程加固后围岩存在着继续位移。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现场实测和大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地下硐室工程破碎围岩加固后的岩体位移存在着方向变异性、破坏周期性和速度差异性。变形过程可分为急剧变形、调整变形和缓慢变形3个阶段。在一定的地压条件下,岩性和构造弱面决定着岩体位移的方向、速度和破坏周期。围岩加固后的位移在调整变形阶段可能改变位移方向,注浆加固岩层比未加固岩层的累计位移量小、但每次破裂的位移量大,破坏周期要短。及时锚注,滞后补注,分步加固是充分利用围岩自稳性,加强破碎围岩长期强度的最佳动态支护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814 / 18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高大钊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软弱围岩巷道锚注支护机理及其变形分析 [J].
刘全林 ;
杨敏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8) :1158-1161
[3]   水泥注浆加固对工程岩体的作用与影响 [J].
刘长武 ;
陆士良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5) :12-16
[4]   软岩硐室围岩注浆加固作用与浆液扩散规律 [J].
谢文兵 ;
陆士良 ;
殷少举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8, (04) :76-79
[5]   岩石破坏后的注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 [J].
张农 ;
侯朝炯 ;
陈庆敏 ;
戴标兵 .
岩土力学, 1998, (03) :50-53
[6]   巷道锚注加固技术及其效果的研究 [J].
葛家良 ;
陆士良 .
化工矿山技术, 1997, (0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