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6
作者
杨庆华
习玉平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公司治理模式; 国际比较; 启示;
D O 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02.02.013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关于公司治理模式(CorporateGovernancePattern),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通常是以企业所有权主体的配置为尺度的,具体可分为“股东至上”模式、“劳动控制”模式、“共同决定”模式、“经理协调”模式、“社会责任”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等(杨瑞龙、周业安,2001)。本文拟另辟蹊径,以监控主体作为划分公司治理模式的标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目前国有企业脱困面临攻坚、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的大环境下,笔者撰写此文,以期对我国的公司治理效益有所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公司治理模式探讨 [J].
吴淑琨 ;
席酉民 .
经济学动态, 1999, (01) :72-76
[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J].
孙宁华 .
上海经济研究, 1998, (06) :28-33
[3]   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 [J].
杨瑞龙 ;
周业安 .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01) :38-45
[4]  
公司治理.[M].李维安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  
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杨瑞龙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M].何维达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