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心肌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3
作者
张健发 [1 ]
马依彤 [1 ]
杨毅宁 [1 ]
高晓明 [2 ]
刘芬 [1 ]
向阳 [1 ]
机构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2] Baker实验心脏研究所心脏病学研究室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适应; 模型,动物; 小鼠; TTC染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后适应模型,评价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20只成年雄性KM小鼠随机接受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以及假手术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后适应组采用开胸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缺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后适应。采用Evans blue和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面积以及梗死心肌面积,并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缺血后适应1组、后适应2组以及预适应+后适应组梗死心肌的重量百分比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后适应2组以及预适应+后适应组与后适应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延迟后适应组梗死心肌的重量百分比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地降低缺血再灌注血清CK、MDA的浓度,提高SOD的水平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恶化。结论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鼠再灌注心肌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576 / 5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年龄因素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杨毅宁
    马依彤
    高晓明
    韩伟
    李军
    刘芬
    向阳
    陈铀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11) : 1041 - 1042
  • [2] Postconditioning: A Form of “Modified Reperfusion” Protects the Myocardium by Activating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Pathway[J] . Andrew Tsang,Derek J. Hausenloy,Mihaela M. Mocanu,Derek M. Yellon.Circulation Research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