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发展权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运用中的再探讨

被引:13
作者
冯科 [1 ]
曹顺爱 [2 ]
韦仕川 [1 ]
陆张维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发展权转移; 耕地资源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文章在分析现有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可转移发展权这一构想。重点诠释了可转移发展权的内涵、运作机理,确立了土地发展权转移市场机制的构建方案,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并对其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以往的耕地保护对于农民来说明显地缺乏经济激励和公平性,导致耕地保护的效果不佳。而土地发展权的引入及其转移制度的确立,不仅可以消除因规划造成的土地所有人之间的利益不均衡,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开发商的经济激励,而且还能够降低政府成本,这对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有着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研究 [J].
姚建忠 ;
宋晓丽 ;
刘民培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6) :49-52
[2]   基层耕地保护难的成因及对策 [J].
张卫东 ;
郭春华 .
中国土地, 2006, (10) :34-35
[3]   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 [J].
万磊 .
重庆社会科学, 2005, (09) :84-87
[4]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 许恒周.广东土地科学. 2005(03)
[5]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 许恒周.广东土地科学. 2005 (03)
[6]   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 [J].
唐健 .
中国土地, 2004, (07) :25-29
[7]   农地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创新 [J].
刘新平 ;
韩桐魁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137-139
[8]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J].
黄贤金 ;
濮励杰 ;
周峰 ;
葛向东 ;
张晓玲 ;
彭补拙 ;
李宪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670-676
[9]   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 [J].
丁成日 .
城市发展研究, 2002, (06) :48-53
[10]   制度缺陷与耕地保护 [J].
吴次芳 ;
谭永忠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