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突损伤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21
作者
姜金利
许百男
段国升
周定标
李宝民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病理学; 弥漫性轴突损伤;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3 [周围神经];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观察弥漫性轴突损伤的常见部位, 病理改变过程, 以及其发生原因和机制。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用 Marmarou 的落体打击装置致伤动物, 大鼠脑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 轴突回缩球密度在桥脑基底部和小脑上脚最高。伤后轴突内的微丝、微管结构紊乱, 轴突肿胀。伤后3 天, 多数肿胀的轴突断裂, 形成轴突回缩球。1 小时组轴突内钙颗粒数量是对照组的17 倍, 提示钙的内流。结论 本实验中弥漫性轴突损伤的最常见部位是桥脑基底部和小脑上脚。轴突损伤的过程为: 轴突内结构的紊乱, 轴突肿胀及断裂。轴突损伤的主要发生原因和机制可能是细胞外钙的内流。在伤后12 小时以内, 损伤轴突尚未断裂, 可能仍存在可逆性, 这可能是临床上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of axonal shearing as a result of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the head in non-human primates[J] . W. L. Maxwell,C. Watt,D. I. Graham,T. A. Gennarelli.Acta Neuropathologica . 1992 (2)
[2]  
Freeze-fracture studies of reactive myelinated nerve fibres after diffuse axonal injury[J] . W. L. Maxwell,A. M. Kansagra,D. I. Graham,J. H. Adams,T. A. Gennarelli.Acta Neuropathologica . 198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