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18
作者
宁光杰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 种植业; 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估计:199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力为1.2亿人左右,预计到2000年将达2亿。如何将农业剩余劳力合理转移,从而既避免失业造成的社会矛盾,又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剩余劳力转移与农业增长 农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是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出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农用机械的使用推广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又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平均分配到单位农户的土地有限,这样只需一部分农民就可以完成生产。多余的劳动力的转移理论上不会影响农业的产出,相反会提高农业中单位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促使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改革后追求更高经济利益的农户便希望在非农产业中获得收入,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因而产生了转移的要求。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29+27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