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草地生产力研究——以长武王东沟试验区苜蓿地为例

被引:5
作者
聂庆华
宋桂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3] 陕西杨陵
关键词
长武王东试区; 草地生产潜力; 载畜量; 苜蓿;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1993.05.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以长武王东试区苜蓿为例,根据草地生产力形成机制。结合一系列试验数据,探讨了人工草地生产潜力及其载畜量的估算方法。通过剖析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过程,量化了各种生态因子的产量效应,指明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其载畜量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陕西省洛川县土地生产潜力及其人口容量研究 [J].
聂庆华 .
自然资源, 1992, (03) :31-37+71
[2]   我国草地资源开发与草食家畜的发展 [J].
黄文秀 .
自然资源, 1990, (05) :59-63
[3]   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区划的探讨 [J].
陈明荣 ;
龙斯玉 .
自然资源, 1984, (03) :72-79
[4]   气候生产力的研究之一——气候生产力模式 [J].
龙斯玉 .
农业气象, 1980, (03) :9-14
[5]   呼伦贝尔草原的太阳分光辐射能和光合潜力 [J].
田国良 .
地理学报, 1980, (01) :76-82
[6]  
生物圈的第一性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美]里思(Lieth,H·)[美]R·H·惠特克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