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致大鼠足趾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11
作者
蒋灵芝
苗维纳
沈映君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2] 成都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麻黄汤; 汗腺; 超微结构;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9.5 [验方与单方];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目的 :对麻黄汤致汗腺分泌活动的作用及机理从超微结构水平上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常规的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在普通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对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进行观察 ,以毛果芸香碱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大鼠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麻醉状态时 ,麻黄汤无明显发汗作用 ,而发汗工具药毛果芸香碱的发汗作用不受影响 ;当大鼠处于正常情况时 ,随麻黄汤剂量的增加 ,其致大鼠足跖汗腺的腺体分泌部增大 ,腺上皮细胞空泡率增加 ,超微结构改变越显著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毛果芸香碱组比较 :麻黄汤的发汗高峰时间在用药后 2小时 ,发汗强度较弱但持久 ,两者超微结构改变不同。结论 :麻黄汤高剂量组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 ,其发汗机理和汗液成分与毛果芸香碱有所不同 ,发汗途径以中枢神经作用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复方伪麻黄碱片与扑感敏片治疗感冒的随机对照研究 [J].
梁德荣 ;
徐楠 ;
黄纪贵 ;
周慧玲 ;
刘跃建 .
华西医学, 1997, (02) :6-8
[2]   麻黄汤治疗流行性感冒120例报告 [J].
张树峰 .
中医药信息, 1995, (04) :42-42
[3]   解表方药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J].
沈映君 ;
王一涛 ;
王家葵 ;
杨奎 .
中医杂志, 1992, (05) :51-53
[4]   以解热的药效法初探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药物动力学 [J].
富杭育 ;
贺玉琢 ;
周爱香 ;
姜友平 ;
郭淑英 ;
沈鹏 ;
不详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2, (01) :1-4+7
[5]   麻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J].
刘兴祥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04) :255-256
[6]   人体单臂间歇运动对发汗调定点的影响 [J].
徐守中 ;
覃玉智 ;
莫少珍 ;
徐敏 .
生理学报, 1987, (02) :168-173
[7]   麻黄桂枝协同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沈映君 ;
王一涛 ;
陈蓉 ;
濮永杰 ;
黄秀凤 ;
肖颐 ;
陈麟其 .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6, (01) :31-32+64
[8]   加热头颈或腿足以口温间接测定人体发汗调定点的对照观察 [J].
徐守中 .
生理学报, 1982, (04) :466-471
[9]  
基础神经药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邹冈主编, 1999
[10]  
药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江明性 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