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有效成分的代谢研究——Ⅱ.14C-黄豆甙元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

被引:23
作者
苏成业
朱秀媛
机构
[1] 遵义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贵州遵义,北京
关键词
大鼠; 静脉注射; 有效成分; 胆汁; 活性成分; 黄豆甙元; 辛凉解表药; 葛根; 用药量; 剂量; 放射性; 灌胃; 代谢研究;
D O I
10.16438/j.0513-4870.1979.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纸片液体闪烁计数法研究了14C-黄豆甙元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大鼠口服14C-黄豆甙元30分钟,血液即可测出放射性,6~8小时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口服给药吸收不完全,由实验推论约有64.6%放射性可被吸收。静脉注射后,血放射性消失曲线分为快、慢两个时相,其生物半衰期分别为13分钟和42分钟。放射性在肾、肝含量最高,血浆、肺、心次之,肌肉、脾、睾丸、脑较低。静脉注射后,14C主要自尿排出(24小时可排出剂量的71.2%),自粪排出17.4%。口服后24小时可自尿排出34.3%,自粪排出33.1%。胆汁也是一条重要排泄途径,静脉注射后24小时可自胆汁排出剂量的47.4%;口服后相应时间内排出39.1%。 本文所得结果与前文应用化学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自消化道、尿、胆汁所回收的放射性主要是黄豆甙元的代谢产物,说明该药在体内的代谢很旺盛。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