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属雄花的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18
作者
刘忠
路安民
林祁
潘开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五味子属; 形态发生; 柱托型; 平托型; 球托型; 传粉媒介; 系统发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 [植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 (Schizandra)Michx .)中 ,雄花的形态变异极大 ,是属下分类的主要性状。借助扫描电镜 ,全面观察了五味子属几个不同类型雄花的形态发生 ,结合已有的工作 ,首次提出该属雄花的形态建成有 3种类型。 (1)柱托型 (columnar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在花形态发生的全过程中 ,保持柱状 ;根据雄蕊成熟时 ,药室着生的方向 ,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华中五味子亚型 (sphenantheraceoussubtype)和大花五味子亚型 (grandifloraceoussub type) ,前者药室侧向 ,后者药室外向或外侧向。 (2 )平托型 (flattened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随花的发育逐渐扁化 ,雄蕊着生于四周而使雄蕊群呈扁平五边形。 (3)球托型 (spherical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肉质化膨大 ,雄蕊着生于球状花托上的凹穴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诸类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认为柱托型是原始类型 ;平托型与球托型源自于柱托型 ,它们是柱托型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分析了雄花形态变异的原因 ,认为昆虫咬食带来的进化压力导致本属雄花形态的高度分化。雄花花托增生膨大变扁平或者呈球状 ,可能是该属植物中以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传粉媒介的类群对系统演化上雄蕊数目减少时的适应性变化。讨论了五味子属植物的雄花在雄蕊形态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ITS区序列证据 [J].
刘忠 ;
汪小全 ;
陈之端 ;
林祁 ;
路安民 .
植物学报, 2000, (07) :758-761
[2]   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进展及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J].
孙坤 ;
陈家宽 ;
陈之端 .
植物分类学报, 1998, (06) :79-89
[3]  
Flor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primitive angiosperms: Recent advances[J] . Peter K. Endress.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 1994 (1)
[4]  
ContemporaryProblemsinPlantAnatomy. TuckerSC. AcademicPress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