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化瘀通腑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被引:23
作者
:
张志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张志枫
俞超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俞超芹
王大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王大增
王祖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王祖倩
机构
: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妇科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妇科 上海市零陵路号
来源
:
中医杂志
|
1995年
/ 11期
关键词
:
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
痛经/中医药疗法;
@化瘀通腑;
D O I
:
10.13288/j.11-2166/r.1995.11.030
中图分类号
:
R271.9 [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
100509 ;
摘要
:
从化瘀通腑立法研制的内异Ⅰ号、Ⅱ号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6例,对痛经疗效显著,对改善局部体征亦有肯定的作用。患者治疗前经期血浆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妇女,治疗后前列腺素水平降低,β-内啡肽水平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81+644 +644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