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剪切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18
作者
蔡茂
顾祥林
华晶晶
林峰
机构
[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剪切作用; 多弹簧模型; 受弯机制; 受剪机制; 地震反应;
D O I
10.14006/j.jzjgxb.2011.11.003
中图分类号
TU375.3 [柱];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6根钢筋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分离了柱剪切反应和受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刚度随剪切裂缝的开展逐渐减小,达到最大剪力时剪切反应骨架曲线进入下降段,剪切滞回曲线具有捏拢效应及刚度退化等特征。达到最大剪力前,柱剪切反应、受弯反应同步发展;达到最大剪力后,对于剪切破坏柱,受弯反应不再发展,剪切反应不断增加,对于受弯破坏柱,两种反应发展趋势相反。对于初始受剪能力小于受弯能力的柱,在剪力达到初始受剪能力时进入剪切破坏阶段;对于初始受剪能力大于受弯能力的柱,塑性铰区的受剪能力会随着弯曲变形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受剪能力降至受弯能力以下时进入剪切破坏阶段。在多弹簧模型中引入反映柱平面受剪作用的剪切弹簧,将柱受力机制视为受弯机制与受剪机制的串联,提出了考虑剪切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考虑剪切作用的多弹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切破坏柱的受力性能;未考虑剪切的多弹簧模型会高估剪切破坏柱的延性、耗能能力及抗侧能力,结果偏于不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