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45
作者
李冬敏
陈洪章
李佐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固氮酶; 氢酶; 生物质;
D O 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03.04.001
中图分类号
TQ116.2 [氢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氢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生物制氢在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中占有日趋重要的位置。目前采用的生物制氢技术成本较高 ,使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原料是降低其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 ,利用生物质 ,尤其是纤维素类物质制氢是新的发展方向。综述了与微生物制氢有关的酶的作用机制 ,相关菌类的产氢机理及研究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有机废水处理生物制氢技术 [J].
任南琪,王宝贞 .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06) :411-415
[2]  
Yokoi H,Saitsu A,Uchida H,et al.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 2001
[3]  
Ike A,Toda N,Tsuji N,et al.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 1997
[4]  
Das L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 2002
[5]   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产氢的影响因子实验研究 [J].
朱核光 ;
赵琦琳 ;
史家梁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2) :194-198
[6]   厌氧活性污泥与几株产氢细菌的产氢能力及协同作用研究 [J].
李白昆 ;
吕炳南 ;
任南琪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4) :74-78
[7]  
光合细菌的研究及其应用[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朱章玉等编著, 1991
[8]   生物质能通过热化学加工的开发利用 [J].
宋晓锐 ;
黄仲涛 ;
崔英德 ;
廖列文 ;
郭建维 .
现代化工, 2000, (02) :9-11+13
[9]   生物质制氢气的研究 [J].
袁传敏 ;
颜涌捷 ;
曹建勤 .
煤炭转化, 2002, (01) :18-22
[10]  
Ooshima H,Takakuwa S,Katsuda T,et al.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