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不一致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9
作者
马君潞
田岗
金铁鹰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农村信用社; 利益不一致; 俘获理论;
D O I
10.14116/j.nkes.2005.03.013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首次以利益不一致划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为四个阶段:初始约束条件——利益不一致的形成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外部人干预——内部人控制”格局形成并不断强化阶段;转轨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始前提条件形成阶段;当前试点方案中的“俘获行为”阶段。多元利益集团是指中央政府及其代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他们都是具有自利动机的主体,本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阐释了在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内部人控制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形成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过程,最后给出了改革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评价现行试点方案,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J].
曹芳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07) :38-40
[2]   对合作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J].
廖运凤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5) :4-9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 [J].
黄少安 .
中国经济问题, 2004, (01) :46-52
[4]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绩效与出路 [J].
史建平 ;
周素彦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01) :21-26
[5]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J].
吴培清 .
福建金融, 2003, (06) :22-23
[6]   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J].
陆磊 .
金融研究, 2003, (06) :106-114
[7]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 [J].
陶士贵 .
华南金融研究, 2002, (05) :23-28
[9]   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 [J].
曾康霖 .
金融研究, 2001, (10) :32-41
[10]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成本及制度创新 [J].
马忠富 .
金融研究, 2001, (04)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