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区域1981~2001年植被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9
作者
莫兴国
郭瑞萍
林忠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总第一性生产力; 水量平衡; 气候变化; VIP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 [中气候与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过程模型(VIP模型)和NOAA-AVHRR遥感信息,模拟了1981~2001年黄土高原无定河区域(36~40°N,108~111°E)植被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和水量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1981~2001年间气候有明显变暖趋势,斜率为0.08℃.a-1,降水量下降,斜率为-3.2 mm.a-1。GPP年总量1998年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为289g.m-2.a-1(C),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77 g.m-2.a-1(C)(1994年)和143 g.m-2.a-1(C)(2001年)。年降水量、蒸散量和径流量随时间都呈下降趋势,且其空间分布有明显的由南向北梯度递减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
    高志强
    刘纪远
    曹明奎
    李克让
    陶波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 946 - 957
  • [2] 无定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的模拟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陈丹
    赵卫民
    [J]. 地理学报, 2004, (03) : 341 - 348
  • [3] 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周才平
    欧阳华
    王勤学
    渡边正孝
    孙青强
    [J]. 地理学报, 2004, (01) : 74 - 79
  • [4] 基于SVAT模型的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散过程研究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 1394 - 1398
  • [5]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植被指数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及模型研究
    高志强
    刘纪远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2) : 155 - 164
  • [6] Climate-driven increases in global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1982 to 1999 .2 Nemani RR,Keeling CD,Hashimoto H,Jolly WM,Piper SC,Tucker CJ,Myneni RB,Running SW. Scienc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