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

被引:174
作者
李晓燕 [1 ]
姜勇 [1 ]
胡楠 [1 ]
李镒冲 [1 ]
张梅 [1 ]
黄正京 [1 ]
赵文华 [2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 成年人; 横断面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9.2 [脂肪代谢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方法 2010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98 271名18岁以上居民,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了BMI。以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经复杂加权后,计算了我国不同性别、年龄、区域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结果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0.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1.5%、29.7%(χ2=16.05,P<0.01),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27.1%、37.2%、32.3%(χ2=482.00,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3.9%、29.1%(χ2=21.14,P<0.01),东、中、西部分别为32.0%、31.1%、28.0%(χ2=8.72,P<0.05);肥胖率为12.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1.9%、12.1%(χ2=0.33,P>0.05),18~44、45~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10.6%、14.7%、12.6%(χ2=111.25,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4.2%、11.0%(χ2=12.11,P<0.01),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5%、11.9%、9.9%(χ2=10.05,P<0.01);超重和肥胖总率为42.6%。超重和肥胖总率呈现城市(48.1%)高于农村(40.1%)(χ2=20.37,P<0.01),东(45.5%)、中(43.0%)、西(37.9%)部地区依次降低的趋势(χ2=10.46,P<0.01)。结论 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超重和肥胖总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8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The global obesity pandemic: shaped by global drivers and local environments.[J].Boyd A Swinburn;Gary Sacks;Kevin D Hall;Klim McPherson;Diane T Finegood;Marjory L Moodie;Steven L Gortmaker.The Lancet.2011, 9793
[2]   Priority actions for th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risis [J].
Beaglehole, Robert ;
Bonita, Ruth ;
Horton, Richard ;
Adams, Cary ;
Alleyne, George ;
Asaria, Perviz ;
Baugh, Vanessa ;
Bekedam, Henk ;
Billo, Nils ;
Casswell, Sally ;
Cecchini, Michele ;
Colagiuri, Ruth ;
Colagiuri, Stephen ;
Collins, Tea ;
Ebrahim, Shah ;
Engelgau, Michael ;
Galea, Gauden ;
Gaziano, Thomas ;
Geneau, Robert ;
Haines, Andy ;
Hospedales, James ;
Jha, Prabhat ;
Keeling, Ann ;
Leeder, Stephen ;
Lincoln, Paul ;
McKee, Martin ;
Mackay, Judith ;
Magnusson, Roger ;
Moodie, Rob ;
Mwatsama, Modi ;
Nishtar, Sonia ;
Norrving, Bo ;
Patterson, David ;
Piot, Peter ;
Ralston, Johanna ;
Rani, Manju ;
Reddy, K. Srinath ;
Sassi, Franco ;
Sheron, Nick ;
Stuckler, David ;
Suh, Il ;
Torode, Julie ;
Varghese, Cherian ;
Watt, Judith .
LANCET, 2011, 377 (9775) :1438-1447
[3]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 [J].
Gu, DF ;
Reynolds, K ;
Wu, XG ;
Chen, F ;
Duan, XF ;
Reynolds, RF ;
Whelton, PK ;
He, J .
LANCET, 2005, 365 (9468) :1398-1405
[4]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陈春明;孔灵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   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的内容与方法 [J].
赵文华 ;
宁光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05) :477-479
[7]   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 [J].
季成叶 .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02) :106-108
[8]   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J].
赵文华 ;
翟屹 ;
胡建平 ;
王建生 ;
杨正雄 ;
孔灵芝 ;
陈春明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7) :555-559
[9]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J].
马冠生 ;
李艳平 ;
武阳丰 ;
翟凤英 ;
崔朝辉 ;
胡小琪 ;
栾德春 ;
胡永华 ;
杨晓光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5) :17-21
[10]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J].
武阳丰 ;
马冠生 ;
胡永华 ;
李艳平 ;
李贤 ;
崔朝辉 ;
陈春明 ;
孔灵芝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5)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