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煤阶煤的模拟热解实验研究(Ⅰ)气态产物组成特性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16
作者
赵融芳
黄伟
常丽萍
朱素渝
谢克昌
机构
[1] 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太原
关键词
煤; 热解; 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30 [煤化学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地质历史过程中油气生成的时间-温度补偿效应,运用“慢速升温+长时间恒温”的方法,在较低温度范围(400℃~550℃)内,在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神木、东山和阳城三种煤样进行热解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其气、液、固态产物的量、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煤成烃的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特征及其演化[J]. 卢双舫,赵锡嘏,黄第藩,王子文,刘晓艳.石油实验地质. 1994(03)
[2]   褐煤煤化作用模拟实验产物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J].
赵锡嘏 ;
刘晓艳 ;
党长涛 ;
董佐强 ;
陈崇安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2, (03) :1-5
[3]   褐煤干酪根煤化作用成气的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J].
杨天宇 ;
王涵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6) :29-36
[4]  
煤化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郭崇涛主编, 1992
[5]   Kinetic parameters for coal pyrolysis at low and high heating rates - a comparison of data from differ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J].
Wiktorsson, LP ;
Wanzl, W .
FUEL, 2000, 79 (06) :701-716
[6]   Effect of volatile retention on the products from low temperature pyrolysis in a fixed bed batch reactor [J].
Cloke, M ;
Lester, E ;
Leney, M .
FUEL, 1999, 78 (14) :1719-1728
[7]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the pyrolysis of two Chinese coals under pressure [J].
Sun, CL ;
Xiong, YQ ;
Liu, QX ;
Zhang, MY .
FUEL, 1997, 76 (07) :63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