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的锶和碳、氧同位素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20
作者
张廷山
俞剑华
边立曾
S.Kershaw
陈晓慧
兰光志
万云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3] Brunel
关键词
锶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环境演化; 志留系; 四川盆地南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缘广元地区及南缘綦江地区上奥陶统及下志留统地层的87Sr/86Sr、δ13C及δ18O 的系统测定,取得了沿地层剖面变化的同位素组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南缘87sr/86Sr 值高于地质历史中海水的平均值,其原因是本区为受板块内古陆控制的缓坡环境,大量陆源锶的混入增加了87Sr/86Sr的值。87Sr/86Sr 值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地层交界处、Rhuddanian/Aeronian(鲁丹期/艾隆期)交界处具正峰波动,反映了此时海平面的短时下降。但从 Rhuddanian 至 Telychian(特里奇期),87Sr/86Sr 逐渐降低。从 Aeronian 至 Sheinwoodian(舍因伍德期)早期,盆地南北缘的δ13C值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之中,而δ18O则相反。同位素的演化特征说明本区当时为海进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相吻合。由于受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Sheinwoodian 之后的全球持续海进对本区无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地构造对上扬子区志留纪生物礁分布及发育的控制 [J].
张廷山 ;
陈晓慧 ;
边立曾 ;
俞剑华 ;
兰光志 ;
万云 .
沉积学报, 1996, (04) :85-94
[2]   锶同位素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J].
陶发祥 ;
洪业汤 ;
冷雪天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5) :45-49
[3]   古喀斯特岩岸的地质意义——以黔中贵阳乌当志留纪岩岸为例 [J].
戎嘉余 ;
马克斯·约翰逊 ;
赵元龙 .
地质论评, 1996, (05) :448-458+481
[4]   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 [J].
田景春,曾允孚 .
沉积学报, 1995, (04) :125-130
[5]   我国某些元古宙及早寒武世碳酸盐岩石的锶同位素组成 [J].
张自超 .
地质论评, 1995, (04) :349-354
[6]  
稳定同位素地质.[M].沈渭洲等地编.原子能出版社.1987,
[7]  
碳同位素地质学概论.[M].陈锦石;陈文正 编.地质出版社.1983,
[8]   The Silurian of Gotland (Sweden): Facies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stable isotopes in brachiopod shells [J].
Samtleben, C ;
Munnecke, A ;
Bickert, T ;
Patzold, J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96, 85 (02) :27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