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象对偶与熵权法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测度研究

被引:4
作者
徐建中
王纯旭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系统; 协同度; 二象对偶理论;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16.04.032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从区域产品技术创新系统与区域工艺技术创新系统视角,将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基于协同理论和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产品(工艺)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其中前者代表的是创新绩效情况,后者代表的是创新资源协同情况。并根据子系统进一步阐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黑龙江省2007—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活动数据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并不高,尤其是工艺创新系统有序度一直偏低,可以通过提升工艺创新资源协同水平等方式,达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J].
Malerba, F .
RESEARCH POLICY, 2002, 31 (02) :247-264
[2]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linking innovation to the knowledge bas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sectors[J] . Franco Malerba. &nbsp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 2005 (1-2)
[3]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及评价研究[D]. 冯志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4]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J].
张治河 ;
胡树华 ;
金鑫 ;
谢忠泉 .
科研管理, 2006, (02) :36-39
[5]   系统学二象论初探:一个理论框架 [J].
高隆昌 ;
徐飞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05) :95-100
[6]   产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进化机制及动力模型 [J].
李锐 ;
鞠晓峰 .
中国软科学, 2009, (S1) :159-163
[7]   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演化理论研究 [J].
于焱 ;
李庆东 .
现代经济探讨, 2009, (12) :35-39
[8]   基于因子分析和黄金分割法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创新力综合评价研究 [J].
王章豹 ;
郝峰 .
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01) :2-8
[9]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J].
毕克新 ;
孙德花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156-162+192
[10]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 [J].
贾军 ;
张卓 ;
张伟 .
科研管理, 2013, 34 (04) :9-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