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媒体报道

被引:8
作者
曾庆香 [1 ,2 ]
李蔚 [3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2] 中国传媒大学舆论研究所
[3] 武警江苏总队新闻站
关键词
发泄型群体性事件; 集体记忆; 政治化; 报道框架;
D O I
10.19997/j.cnki.xdcb.2010.08.00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和媒体报道展开分析,认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三个阶段:群体磨合、群体兴奋和社会感染。每个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明显,其中传播的流言被政治化,并体现群体的普遍情绪。媒体针对此类事件的报道经历了两种报道框架:"蛊惑"与"教唆"框架、社会冲突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 [J].
冯仕政 .
国外社会科学, 2003, (05) :66-70
[2]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68-209+248
[5]  
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D]. 蔡静.复旦大学 2006
[6]  
黑寡妇[M]. 商务印书馆 , (法)弗朗索瓦丝·勒莫(FrancoiseReumaux)著, 1999
[7]  
传播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郭庆光著, 1999
[8]  
万州突发万人骚动事件. 文玉柏. 凤凰周刊 . 2004
[9]  
男子抱放学娃跳江网帖误传成"见义勇为". 聂超,何晓伟. 重庆商报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