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型”排导槽结构对泥石流流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13
作者
黄海 [1 ,2 ]
马东涛 [1 ,3 ]
王显林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川型”排导槽; 泥石流; 流速; 肋槛; 纵比降;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5.009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消能肋槛和排导槽纵比降是控制"东川型"泥石流排导槽内流体运动的两个关键因素。泥石流流速是反映排导槽工程输移力及对排导槽的冲刷淤积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实验,对固定配比的泥石流流体在不同的肋槛组合下的排导槽中的流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肋槛间距从40cm增加至60cm时,泥石流流速先增加后减少,在间距50cm时达到最大值;(2)肋槛高度对泥石流流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不同的肋槛间距和纵比降下表现不同的相关关系;(3)纵比降对排导槽内的泥石流流体基本呈正相关;(4)得到了肋槛间距与肋槛高度之比值N与泥石流流速V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V=0.0341N+C,其中C为常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泥石流防治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周必凡等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