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8
作者
徐群渊,田竟生,张进禄,杨慧,郑少鹏,刘玉军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巴金森氏病,基因治疗,pCMVTH脂质体转染,原代骨骼肌细胞,神经移植,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0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巴金森氏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减少为特征,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系统可建立巴金森氏病的动物模型,当给予阿普吗啡后通过检测这些大鼠的旋转圈数和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水平则可反映多巴胺的减少或恢复程度。为达到基因治疗巴金森氏病大鼠模型的目的,本研究将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载体-质粒pCMVTH(6.04kb)在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原代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内;再将这些经遗传改造、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骨骼肌细胞植入模型大鼠脑的纹状体内。结果显示,这些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肌细胞可在大鼠模型脑内长期存活,这些模型大鼠的异常运动显现实质性改善,它们的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189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