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98
作者
金学松
沈志云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铁路; 车辆; 轮轨; 滚动接触; 疲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211.5 [轮轨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 ,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 ,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近 10年的研究进展情况 ,其中包括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 ,以及轮轨新材料研究进展 ,涉及到近 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 10 0多篇重要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J].
温泽峰 ;
金学松 ;
刘兴奇 .
摩擦学学报, 2001, (04) :288-292
[2]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的发展 [J].
金学松 ;
沈志云 .
力学进展, 2001, (01) :33-46
[3]   轮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J].
张军 ;
吴昌华 .
铁道学报, 2000, (03) :16-21
[4]   轮轨三维弹塑性接触应力的算法研究 [J].
张焱 ;
孔祥安 ;
金学松 ;
刘坤芳 ;
曹里民 ;
余雷 .
力学与实践, 2000, (01) :23-27
[5]   轨头内弹塑性接触应力场与工况参数 [J].
张焱 ;
孔祥安 ;
金学松 .
铁道学报, 1999, (05) :33-36
[6]   轨道车辆独立车轮的动力学分析 [J].
罗世辉 .
铁道学报, 1999, (05) :15-19
[7]   轮轨接触温升及其数值分析研究 [J].
孙琼 ;
陈泽深 ;
臧其吉 .
中国铁道科学, 1997, (04) :14-24
[8]   迫导向转向架低锥度失稳问题的研究 [J].
沈利人 ;
严隽耄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1, (01) :74-81
[9]   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动力性能的研究 [J].
沈志云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1, (01) :5-13
[10]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M].金学松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