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交流”: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现象的三重批判

被引:11
作者
骆正林
曹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假新闻; 社交媒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人机关系;
D O I
10.14086/j.cnki.xwycbpl.2018.04.008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概念所指、生产方式及社会影响,均与大众传播时代表现出本质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旧媒介作为技术座架的差异。研究将假新闻放置在人类交流的视野中,探究其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并从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人机关系三个维度展开批判,得出如下结论:认知心理层面,假新闻通过一系列文本话语策略对公众实施"远距离操纵",撩拨社会情绪,刺激态度分化以瓦解理性共识;生产关系层面,假新闻规模产业剥削数字劳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商品化;人机交互层面,机器不仅成为交流过程中的普遍中介,而且自身也成为参与者。机器人假新闻将前两种隐喻的消极后果推进到极致的同时,也造成人类主体性地位的陨落与主体间关系的迷失。社交媒体作为一项技术,为人类敞开的是一个爱欲扩张、事实退场、信息商品化加剧、虚拟与现实生活混淆的世界,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保证沟通与互动的真实性。而它遮蔽的恰是被传播研究长期忽视的"身体"问题。因此,研究认为"重拾交谈"可以视为抵抗假新闻对日常生活干扰的一种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中国案例研究.[M].曹晋;文森特·莫斯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重拾交谈.[M].雪莉·特克尔.中信出版社.2017,
[3]  
传播的进化.[M].牟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4]  
对空言说.[M].约翰·杜翰姆·彼得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5]  
人类历程回放.[M].保罗·莱文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  
爱欲与文明.[M].(美)赫伯特·马尔库(HerbertMarcuse)塞著;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历史与阶级意识.[M].(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9]   “版权之争”还是“端口之争”:一种思考新旧媒体之争的新视角 [J].
胡翼青 ;
罗喆 .
新闻界, 2018, (04)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