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芦芽山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1676 AD以来5~7月温度变化

被引:14
作者
易亮
刘禹
宋惠明
李强
蔡秋芳
杨银科
孙军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山西芦芽山; 树木年轮; 区域生长模型(RCS); 夏季温度; 北半球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山西芦芽山地区采取了符合国际树轮库要求的油松样本,通过交叉定年和应用区域生长模型,建立长度为328 a的标准宽度年表.根据RCS序列所揭示的气候低频变化特征,确定1676 AD以来夏季温度可划分为两个时段:1676—1865 AD和1866—2003 AD.在1676—1865 AD时期,夏季温度变化主要表现为“冷强暖弱”,其中1710—1720s为最冷时段.1866—2003 AD时期,夏季温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变暖,冷暖交替频繁”的变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30 / 3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 [J].
刘禹 ;
安芷生 ;
马海州 ;
蔡秋芳 ;
刘征宇 ;
John KKutzbach ;
史江峰 ;
宋惠明 ;
孙军艳 ;
易亮 ;
李强 ;
杨银科 ;
王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61-471
[2]   利用贺兰山北部树轮资料重建过去270年以来6~8月平均干燥指数 [J].
刘禹 ;
王雷 ;
史江峰 ;
蔡秋芳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540-544
[3]   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北坡中西部7~8月379a的降水量 [J].
喻树龙 ;
袁玉江 ;
金海龙 ;
崔宇 ;
刘斌 ;
林春亮 .
冰川冻土, 2005, (03) :404-410
[4]   黑河230 a以来3~6月径流的变化 [J].
王亚军 ;
陈发虎 ;
勾晓华 .
冰川冻土, 2004, (02) :202-206
[5]   青藏高原近600年的温度变化 [J].
冯松 ;
姚檀栋 ;
江灏 ;
康兴成 ;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2001, (01) :105-108
[6]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J].
王绍武 ;
叶瑾琳 ;
龚道溢 ;
朱锦红 ;
姚檀栋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4) :9-18
[7]   近千年我国冬夏温度的变化 [J].
王绍武 .
气象, 1990, (06) :15-21
[8]   根据史料恢复历史温度序列 [J].
王绍武 .
气象, 1990, (04) :19-23
[9]  
统计学原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洁明, 1999
[10]  
山西气候[M]. 气象出版社 , 钱林清等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