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被引:17
作者
李娟 [1 ]
温周瑞 [2 ]
李庚辰 [1 ]
张敏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探明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测定的太湖的两个典型湖湾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数据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变化上,冬春季节氮含量较高,夏秋季节磷含量较高;在空间变化上,由于受到周边污染物质输入的影响,梅梁湾各种形态氮磷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贡湖湾。两个湖湾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9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7种,种属组成基本相同,其中,象鼻溞(Bosmina)是第一优势种。梅梁湾和贡湖湾的浮游动物也存在时空差异性,春季以大型的溞属(Daphnia)为主,夏秋季以小型的浮游甲壳动物如象鼻溞(Bosmina)为主。浮游甲壳动物总的密度和生物量会随营养盐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对各水环境因子的响应会随种属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水平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时空变化特征的主要因子。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a也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并且在藻类快速生长季节,更有利于小型浮游甲壳动物的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太湖三个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的比较研究.[D].杨桂军.华中农业大学.2005, 03
[2]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和营养物磷基准与控制标准研究.[D].揣小明.南京大学.2011, 01
[3]  
水生生物学.[M].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M].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5]  
高级水生生物学.[M].刘建康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6]  
中国湖泊环境.[M].金相灿等 著.海洋出版社.1995,
[7]  
中国动物志.[M].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研究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9,
[8]  
Intracellular phosphorus metabolism and growth of <Emphasis Type="Italic">Microcystis aeruginosa</Emphasis> in dark/light cycles under various redox potential difference conditions.[J].Xiaoli Shi;Liuyan Yang;Lijuan Jiang;Fanxiang Kong;Boqiang Qin;Guang Gao.Hydrobiologia.2007, 1
[9]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against toxic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three cladocerans and the ecological implications.[J].Nichun Guo;Ping Xie.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5, 3
[10]   Life history strategies of cladocerans: comparisons of tropical and temperate taxa [J].
Sarma, SSS ;
Nandini, S ;
Gulati, RD .
HYDROBIOLOGIA, 2005, 542 (1) :3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