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提高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与其抗氧化作用的关系(英文)

被引:6
作者
欧阳颀
李忠仁
穆艳云
马骋
沈梅红
机构
[1] 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针灸研究所
关键词
针刺; 亚硝酸钠; 学习; 过氧化脂质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分析针刺影响大鼠学习记忆与其影响脑内自由基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体质量和灵活性等较一致健康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针刺组用30#美容针于实验开始之日起针刺固定于自制大鼠固定架上的大鼠肾俞、百会穴。百会向前平刺3~5mm,肾俞向内斜刺5mm,接G6805电针仪刺激10min,连续波,频率为3Hz,以大鼠肢体抖动为刺激强度标准,1次/d,连续7d;尼莫组灌服尼莫地平混悬液10mL/kg,1次/d,连续7d;模型组和空白组自实验第1天起,与针刺组同样方式固定,10min/次,1次/d,连续7d。采用水迷宫测试正常大鼠和亚硝酸钠所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被试大鼠脑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第5天训练末,针刺组在(9.3±2.6)s即可登陆,而空白组在(45.5±7.6)s才能成功登陆,说明针刺能提高正常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模型组登陆时间持续居高,而针刺组登陆时间逐渐缩短,较之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2,P<0.05)。此外,在第12天的末次测试中,模型组错误次数为(5.71±1.37)次,针刺组分别为(0.73±0.25)次,均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76,P<0.01),提示针刺能拮抗亚硝酸钠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巩固的破坏;针刺组大鼠
引用
收藏
页码:3450 / 345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ProtectiveroleofDlalpha-lipoicacidagainstadvimaycin-inducedcardiaclipidperoxidation. BalachandarAV,MalarkodiKP,VaralakshmiP. HumExpToxicol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