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感知与精神健康不平等——基于压力过程模型的视角

被引:7
作者
梁樱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环境污染感知; 精神健康不平等; 压力过程模型; 压力暴露机制; 脆弱性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环境污染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以及对于整体精神健康不平等模式的作用目前仍缺乏社会学视角的研究证据。本文以压力过程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 2013),检验社会经济地位指标通过对居住地四种环境污染的感知对我国居民精神健康发生作用的双机制模型。结果显示,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对四种污染的感知程度均更高,而高污染感知会显著降低精神健康水平,因此,污染感知的压力暴露(中介)路径并非精神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但是,随着收入升高,卫生环境污染感知与精神健康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因此,针对此类环境压力而言,压力暴露机制与脆弱性(调节)机制同时存在,后者对低收入者的精神健康不利,是导致精神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厘清了污染感知压力与传统社会性压力在运作机制上的异同,同时也对于改善低收入者的居住卫生环境具有政策启示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65+238 +23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代际社会流动与精神健康 [J].
王甫勤 .
社会发展研究, 2017, 4 (01) :42-55+242
[2]   地位差异、适应性与绩效期待——空气污染诱致的居民迁出意向分异研究 [J].
洪大用 ;
范叶超 ;
李佩繁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3) :1-24+242
[3]   空气污染的定价:基于幸福感数据的分析 [J].
杨继东 ;
章逸然 .
世界经济, 2014, 37 (12) :162-188
[4]   中国水污染趋势与治理制度 [J].
张晓 .
中国软科学, 2014, (10) :11-24
[5]   城市化、环境污染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黄永明 ;
何凌云 .
中国软科学, 2013, (12) :82-93
[6]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视角——心理健康社会学综述 [J].
梁樱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2) :220-241+246
[7]   公众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基于中国CGSS2003的数据应用 [J].
洪大用 ;
卢春天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6) :154-170+244
[8]   村民是如何化解环境健康风险的? [J].
陈阿江 ;
程鹏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2) :27-32
[9]   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英文) [J].
袁浩 .
社会, 2011, 31 (01) :159-182
[10]   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J].
洪大用 ;
肖晨阳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11-1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