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评价

被引:48
作者
李瑞珍 [1 ]
石菊芳 [2 ]
周庆芝 [3 ]
吴瑞芳 [1 ]
李霓 [2 ]
乌兰娜 [1 ]
周艳秋 [1 ]
王倩 [3 ]
刘志红 [1 ]
刘彬 [2 ]
乔友林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3] 深圳南山区计生局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人; 宫颈肿瘤; 杂交捕获; 基因芯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子宫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社区内15~59岁有性生活妇女中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HPV的检测,同时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LC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共取组织标本122例。病理学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II级3例,CIN II级11例,CIN I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HPV总检出率在HC2法为14·0%,基因芯片法为9·8%,HC2法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基因芯片法(P<0·001),二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98);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两种检测方法HPV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1和P<0·005)。HC2法检测高危HPV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7和0·000;HPV分型基因芯片法以上各指标分别为78·6%、91·1%、90·9%、9·9%、99·7%、8·8和0·235。结论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高危型HPV检测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较好的方法,基因芯片HPV分型检测除灵敏度尚需提高外,其余各指标均可与HC2法相媲美。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筛查子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应用 [J].
刘彬 ;
陈汶 ;
任生达 ;
刘新伏 ;
马俊飞 ;
崔剑峰 ;
王秀荣 ;
陈凤 ;
乔友林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05) :495-497
[2]  
宫颈癌年轻化及其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J]. 李从铸,翟玉霞.癌变.畸变.突变. 2005(01)
[3]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 [J].
乔友林 ;
章文华 ;
李凌 ;
潘秦镜 ;
杨玲 ;
吴令英 ;
戍寿德 ;
李爱玲 ;
张询 ;
任生达 ;
Belinson J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 (01)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