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收敛视角下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演变特征

被引:18
作者
周敏 [1 ]
匡兵 [2 ]
陶雪飞 [3 ]
机构
[1]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土地; 开发强度; 土地资源价值; 规划约束; 城市引导; 收敛;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11.01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收敛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6—2016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差异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无论是全国层面、区域层面,还是省域层面,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研究期内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出σ收敛特征,σ系数在考察期内都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地区分布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3)土地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空间收敛过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4)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参照,通过规划约束、市场引导等抑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无序扩张。同时探索城市存量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指导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及新增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122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协调关系 [J].
段佩利 ;
刘曙光 ;
尹鹏 ;
张海峰 .
经济地理, 2018, 38 (05) :60-67
[2]   我国土地财政供给类型与调控对策 [J].
王玉波 .
经济地理, 2018, 38 (01) :142-151
[3]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 [J].
卢新海 ;
匡兵 ;
周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1) :45-52
[4]   有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确定方法——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实施性规划为例 [J].
郭亮 ;
陈佳 ;
赵丽元 .
规划师 , 2014, (12) :78-84
[5]   中国省际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J].
曾大林 ;
纪凡荣 ;
李山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30-35
[6]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J].
赵亚莉 ;
刘友兆 .
资源科学, 2013, 35 (02) :380-387
[7]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赵亚莉 ;
刘友兆 ;
龙开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12) :1480-1485
[8]   自组织视角下的土地开发强度探讨——以平凉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J].
丁亮 ;
屈雯 .
规划师, 2011, 27 (12) :12-17+23
[9]   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分析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刘志高 ;
王蓓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1101-1109
[10]   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 [J].
张博 ;
葛幼松 ;
顾鸣东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3) :35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