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稻6号不同施氮水平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9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夏广宏
孔祥斗
戴正元
赵步洪
刘晓斌
机构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
[2] 江苏里下河地区
关键词
扬稻6号; 施氮量; 绿叶功能; 光合产物; 物质运转;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0.02.006
中图分类号
S511.10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扬稻 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于一体。在亩施 7 5~ 17 5kg纯氮水平下 ,比汕优6 3平均增产 6 2 5% ,仿生产常量施纯氮 12 5kg/亩 ,增产幅度达 9 0 8%。扬稻 6号产量构成因素表明 ,每亩有效穗和总颖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粒重变化较小。增产机理表现为绿色光合叶面积功能维持时间长 ,群体受光姿态好 ,光合产物积累多 ,源、库、流三者关系协调 ,物质运转流畅。形成高生物产量 ,大颖花量、高结实率和高粒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49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江苏稻作科学.[M].江苏省农学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  
水稻栽培生理.[M].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市农业学校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3]   水稻不同群体结构的丰产特性的研究 [J].
林世成 ;
过益先 ;
杨泉湧 ;
韩志炜 .
作物学报, 1963, (04) :36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