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村社会控制手段的“面子”:涵义、特征、运行机制

被引:13
作者
汪永涛
机构
[1] 江西省社科院
关键词
面子; 乡村社会; 社会控制手段;
D O I
10.16326/j.cnki.1008-7168.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我们基于对中国数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以探索"面子"如何成为乡村社会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手段之一。"面子"具有可交换性和可逆性,争面子行为在村庄形成面子等级结构。在这个等级结构中不同层级之间权力与义务不对等,并且在上下层之间有着畅通的流通机制。面子具有他律性,在乡村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越轨行为更容易受到集体的排斥,导致面子惩罚的有效。然而面子作为控制手段的前提是村庄的生活面向,在一个生活面向向外的村庄,农民不在乎他人的评价,村庄中的"面子"也就不再起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阎云翔
    [J].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 201 - 213+245
  • [2]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M].翟学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3]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美)孙隆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4] 新乡土中国.[M].贺雪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5]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