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水平下中熟籼稻和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相互关系

被引:48
作者
殷春渊 [1 ]
魏海燕 [1 ,2 ]
张庆 [1 ]
戴其根 [1 ,2 ]
霍中洋 [1 ,2 ]
许轲 [1 ,2 ]
张胜飞 [1 ]
杭杰 [1 ]
马群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
生育期类型; 籼粳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138~143d)和中熟中粳(136~145d),于大田条件下探讨了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籼稻平均产量中氮水平达最高,高氮水平有所降低。各处理下籼稻产量明显高于粳稻,籼稻有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2.45%、7.51%。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量,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4.26%、3.14%和6.45%;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38.07%、16.05%和23.2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速率和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产量高于中熟中粳与籼稻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J].
陆大雷 ;
刘小兵 ;
赵久然 ;
刘萍 ;
王凤格 ;
陆卫平 ;
张凯迪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2) :258-263
[2]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的特性 [J].
魏海燕 ;
张洪程 ;
杭杰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张胜飞 ;
马群 ;
张庆 ;
张军 .
作物学报, 2008, (01) :119-125
[3]   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 [J].
吴文革 ;
阮新民 ;
施伏芝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5) :1403-1405
[4]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万靓军 ;
张洪程 ;
霍中洋 ;
林忠成 ;
戴其根 ;
许轲 ;
张军 .
作物学报, 2007, (02) :175-182
[5]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张岳芳 ;
王余龙 ;
张传胜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陈培峰 ;
龚克成 .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4) :318-324
[6]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比较 [J].
张耀鸿 ;
张亚丽 ;
黄启为 ;
徐阳春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16-621
[7]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附视频 [J].
张岳芳 ;
张传胜 ;
陈培峰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龚克成 ;
王余龙 .
扬州大学学报, 2006, (01) :43-48
[8]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J].
许仁良 ;
戴其根 ;
王秀芹 ;
黄银忠 ;
吕修涛 .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02) :19-22
[9]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J].
李秀芬 ;
贾燕 ;
黄元才 ;
臧鑫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98-100
[10]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条件与抽穗期的关系 [J].
田大成 ;
雷龙坤 ;
兰廷明 ;
秦春林 ;
赵小刚 ;
周天牧 .
杂交水稻, 2004, (04)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