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6
作者
李兴中
机构
[1] 贵州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贵州贵阳
关键词
贵州高原; 喀斯特地貌; 峡谷; 新构造; 晚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 ,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挽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观 ,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 ;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 ,而断裂 (褶皱 )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的形成 ;气候冷暖波动造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 ,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J].
王砚耕 ;
陈履安 ;
李兴中 ;
王立亭 .
贵州地质, 2000, (01) :2-13
[2]   广西灌阳县响水洞石笋的同位素年龄及古气候意义 [J].
张美良 ;
袁道先 ;
林玉石 ;
覃嘉铭 ;
李彬 .
中国岩溶, 1998, (04) :3+5-10
[3]   土壤中的CO2及其对岩溶作用的驱动 [J].
刘再华 ;
何师意 ;
袁道先 ;
赵景波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4) :44-47
[4]   DBL理论模型及方解石溶解、沉积速率预报 [J].
刘再华 ;
W.Dreybrodt .
中国岩溶, 1998, (01) :3-9
[5]   岩溶土壤中CO2浓度、水化学观测及其与岩溶作用关系 [J].
何师意 ;
徐胜友 ;
张美良 .
中国岩溶, 1997, (04) :39-44
[6]   新构造运动对贵州锥状喀斯特发育的影响附视频 [J].
熊康宁 .
贵州地质, 1996, (02) :181-186
[7]   洞穴沉积物氧同位素计温及古气候记录研究(英文) [J].
覃嘉铭 .
中国岩溶, 1996, (Z1) :180-188
[8]   中国东都喀斯特洞穴沉积物铀系年代 [J].
赵树森 ;
刘明林 ;
乔广生 .
中国岩溶, 1990, (03) :85-94
[9]   贵州安顺地区岩溶地下水网络之航片判译 [J].
李兴中 ;
李双岱 .
中国岩溶, 1986, (S1) :104-117+159-162
[10]   黔南独山基长地区岩溶水文地质航片判译之地质力学分析 [J].
李兴中 ;
李双岱 .
中国岩溶, 1986, (S1) :60-67+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