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30
作者
汤朝阳 [1 ]
王敏 [1 ]
姚华舟 [2 ]
段其发 [2 ]
赵希林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岩; 成因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 [岩石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关于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取得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从白云石化作用入手,介绍根据古代白云岩的成因所建立的五个主要成因模式:蒸发作用模式、渗流-回流模式、混合白云石化模式、埋藏白云石化模式及海水白云石化模式,并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认为利用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微量元素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包裹体测温等综合手段进一步研究,最终将解决这些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划分
    梅冥相
    聂瑞贞
    张海
    陈永红
    孟晓庆
    [J]. 现代地质, 2006, (01) : 49 - 60
  • [2]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
    储雪蕾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3) : 233 - 238
  • [3]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及奥陶系白云岩类型及形成机理
    邵龙义
    何宏
    彭苏萍
    李瑞军
    [J].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 19 - 30
  • [4] 马永生,田海芹编著.碳酸盐岩油气勘探[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